數位行銷|13–17歲的使用者在想什麼?用一年後的阿丸IG說給你聽
--
沒有購買Medium付費會員>>入口在這
前言
嗨大家,我Yo Chen拉,平常以各種身分在政府部門和商業品牌間跑來跑去,也是媒體集團的英文特約編輯,偶爾會有邀請去分享行銷的講座。
去年9月的時候發布了一篇《數位行銷|30天IG經營增10,000粉的行銷心得分享》去寫整個平台快速成長的過程。
但因為那時候有受到KPI的影響,比較專注在盡可能達標上,對平台的定位沒有像今年這麼清楚,因此趁著今年快結束的時候和大家分享相關的心得給大家當做參考,也當作自己一整年執行的覆盤檢討。
另外,雖然手上還是有其他案子,但只寫這個平台的原因有幾個:
自由度比較高:平台本身其實是教育部的其中一個專案,但在操作上獲得了滿多的空間,也因此獲得的成效也是比較直接的。
有需要履行的義務:既然是專案職,該宣傳的都還是得宣傳,這個經驗我想是大家都會遇到的,這邊就提供我們自己的內容給大家當參考,怎麼把不討喜的內容包進去
受眾特別:目前手上操作的案子,這是唯一一個主要都在長13–17歲粉絲的平台,在眾多案件裡面算是非常特別。
和去年相比,因為配合其他活動的關係,廣告預算還少了一點,每個月大概落在7000–8000塊,團隊成員目前三人(我算全職加上一名兼職設計師和一名在學學生),工作分配的話大致如下:
我:策略規劃、貼文內容主題、成效分析及優化、廣告投放
兼職設計師:出各種平台上需要用到的素材
在學學生:主要負責寫文、限時動態製作、回覆私訊和留言
小結一下今年績效成長
這邊計算的時間是從去年寫文的九月到今年寫文,使用的軟體是Engaged Ai,因為結案寫的時間跟現在可能多多少少有點差距,就先請大家忽略一下統計時間的影響:
粉絲追蹤人數:10.5k → 23.7k
貼文平均互動率:4.6% → 8.6%
受眾組成:最大受眾族群從25–34歲下降至18–24歲、13–17歲族群從8%成長至25% 、整個平台學生族群約6成(13–24歲)
以下就附上相關的統計圖表給大家參考
經營的簡短心得濃縮成下面三點,詳細的經營思考我接下來詳述在下方和大家分享:
做適合平台且受眾有需要的內容,而不是自顧自講自己想講的內容
縮短和用戶的互動距離,努力的解決用戶的問題
不斷嘗試和優化,找到最適合的生存路線
先談整個平台的定位
要談定位,就要先回到目標跟受眾
其實19和20年的目標都很明確——和學生族群溝通,那到底是什麼樣的學生?
一開始認真想起來要同時具有「教育」又要和學生「溝通」怎麼想都兜不太起來,純做創意貼文對學生來說又不痛不癢,最後找到一個比較明確的敘述是
13–17歲的女學生,對學習、讀書、教育感興趣的人(還是很模糊?)
當然其實過程中有很多的動態修正,但大方向會這樣訂的原因大概有幾個:
統計資料顯示IG的女性用戶高於男性
有學習帳的先例(下面解釋)
個人認知上覺得女生的傳散能力比男性好
13–17歲的用戶都在想什麼呢?
上面有提到學習帳的部分,這是一個滿有趣的ig小圈圈,這些帳號的持有人也都是學生居多,內容主要就是在分享自己如何做不同科目、內容的筆記,說實在我覺得精緻度極高,看了超級讚嘆,我以前可能都還在吸手指。以下和大家分享幾個學習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