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位行銷|選物店初期的數位行銷應該怎麼做?

--

圖片來源:Pexels

2020年底開了一家電商,主要是因為覺得日常生活的物品常常是好用的不好看、好看的又不好用,初期因為資源的關係,先從選物開始做起 從國外挑選一些商品來銷售。目前透過fb投放些廣告,很多東西都是自己開始摸索,所以想請各位前輩指教一二,不論網站、商品、內容等任何東西,可不可以給我一些建議方向?

這是一位社友在FB社團提出的問題,雖然不太可能在短短的回覆就把所有內容講完,但我還是把我的想法回覆給他,並寫在這邊做個記錄。

做選物店的關鍵是「能不能展現個人的風格」

選物是透過選品人集結一群跟你有相同品味、取向的客人,如果從商業上的角度來看,可以視為批貨交易+風格加值,也就是說如果缺少了風格、品味這件事情,選物店其實就與一般商店、電商無異。

回歸經營選物店的基本要素

基於上述的原因,經營選物店時,選品的標準、價格帶、對焦的群眾,都必須有一套更為精準的設定,常見的分類諸如以北歐風、文青風、簡約風等風格上的分類;文具、居家生活、古著服飾等以品項的分類;也會以族群直接做分類,像是女同性戀、毛孩等的選物店。

即便是同樣分類的選物店,也會因會進貨品項和客群的差異,有了巨大的不同。會追究的這麼細,當然是因為在行銷手法上也會有所不同。

以輕熟女為主的選物店,在風格選定及價格的設定上,自然能夠比年輕女孩為主的選物店再高一些,但相對展現出來的品質和風格就也需要相符,在需求的揣摩上,也或許家庭、職場、親子會成為重點。

選物店行銷三部曲

source:Pexels

(一)用眼睛買東西

再來,視覺的呈現、版面的配置也是選物店要花時間下功夫的地方,選物店基本上是靠視覺買東西,所以會曝光的通路很重要,無論是實體或是線上,他都必須成為一個能被策展、展現出這家選物店特有風格的地方。

因此建議初期的老闆,盡可能選擇2–3個成熟的競爭對手當作標的,在各種看得到能見的素材水準至少要接近這些標的,當然也包含文字。

(二)廣告能加速成長,但也別過度依賴
剛開始投FB廣告進行導購確實是個方法,但可以評估轉換的成效去是否繼續執行。

舉例來說,某A商品的進貨成本是800元,售價是1600元,當每賣出一個的成本所花掉的廣告預算>1600元,那這檔廣告幾乎可以算是完全失敗或是未經優化的。

當下最好的辦法就是停掉廣告,重新檢討是投放的技術出了問題?又或是圖片、文案素材不夠吸引人。如果你也無法確定是哪個環節?那就試試看去找專業人士的協助吧!

(三)資源最大化,不要浪費每一分花出去的錢

這部分在線上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把已經有購買的顧客,透過開社團(Line社群)把他們抓進來,掌握真實的客群,也可以減少未來對廣告投放的依賴。

廣告的成本只會越來越高,而廣告的費用花出去的也不會回來,每每成單時你就必須想著這很有可能是我唯一跟他接觸到的機會,就算留不下來,能要到一點資料是一點。

再加上,購物其實圖的是一個短期的衝動,針對在社團或是群體內的客人定期會挑品項發出,進行推播。推播的部分就是文案力和圖片素材的展現,像是明星同款、連續劇出現、知名國外品牌,都是展現選品質量和亮點的一個好方式。

如果你希望再多做一點事情,那你可以找這些已購買的客戶進行售後詢問,也可以提供折價換取評價,在相關產品或社團內可以讓這些真實的回饋曝光,也是增加新加入或外來客群的信任。

選品店做行銷的兩大目標

source:Pexels

總之,選品店的風格信任度算是兩個能不能持續存活的關鍵指標,做到最後就算你的品項跟別家一樣,但你有受眾的信任度,他們還是會跟你買的。

該怎麼達成既有風格又有信任度呢?

請把對方當成是個人好好善待

概念上就是不要把他們當客人,只想著要賺錢,因為選品店的客群小而精確,更力求的是一種氛圍和環境,你不喜歡別人怎麼對待你,就也別因為立場轉換了,而拿著同樣的方式對待你的客人們。

--

--

Yo Chen 宥勳
Yo Chen 宥勳

Written by Yo Chen 宥勳

不務正業的廣告/行銷人,靠網路討生活,偶爾寫寫文章,期待自己有天能躺著賺到錢,歡迎大家寫信到 digicreative@twdigi.com 跟我聊天。

No responses yet